在行测片段阅读主旨观点类题目中,如果题干表述了“问题(+影响/原因)”,则我们会倾向于选择“应该/需要”一类的对策项——因为在这种表达的背后,作者真正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应该做”。可那些聪明的命题人哪会那么容易就放过我们呢?他们一计不成,就又生一计。下面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例题: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解析:认真分析题干的行文脉络,文段首句说明具有反结构特征的节庆仪式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二句开始直到最后,都是在介绍元宵节中那些狂欢、反常行为、部分富贵贫贱等,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要表达的核心其实与首句其实是一致的。因此文段总体上是一个总分,提出观点——举例。这样的话,A中“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在文中根本就没有体现,B中具有功能的主体被偷换成了元宵节,两个选项都可以排除。
这个时候我们有的同学就可能要在C、D中纠结,甚至更加倾向于C这种“对策项”了。但请注意,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
首先,题目中起到促进和谐、保障稳定的,是“反结构”,而非节庆仪式;其次,题干中并没有表达我们现阶段在这个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因此“应大力发展”的这个对策我们是无法得出的。
教育专家提醒大家要记住:探求题目考查的核心本质才是我们全面提高正确率的不二法宝。通过今天这个题目,我们就要清楚:命题人真的是有很多办法来难为我们,因此于我们而言,就万万不能对于某一类型的选项做“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