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顺从是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了有顺从的含义外,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互相适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顺应的是( )。
A.王某经常将垃圾堆放在家门口,影响了居民楼内的环境卫生,邻居们向他提出意见后,王某家门口变得干净起来
B.小燕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经理根据小燕的表现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了她,并给予奖励
C.某食品厂因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以20万元罚款,该厂以罚款过重为由提起行政复议,上级工商部门作出罚款10万元的决定
D.强盛公司与荣发公司有意进行合作,经过多轮激烈地磋商,双方都降低了自己的条件,从而实现了合作目标
2.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理性动机的是( )。
A.青年时代加入共青团
B.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
C.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
D.饥择食,渴择饮
3.
>定义:
> ①流转课税: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 >②所得课税: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 >③财产课税:指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典型例证:
>(1)王女士自购了一套别墅,她每月需要支付每平方米5元的物业管理费。
>(2)刘先生抽奖中了一台汽车,但他必须缴纳2.5万元的税费之后才能获得这辆车。
>(3)服务行业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将由5000元提高到l万元。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借对,修辞中对仗的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义是当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时,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借对的是( )。
A.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5.
定义:
①精英文化:指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②大众文化: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中新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是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形态。
③民间文化:指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民众通俗文化。
典型例证:
(1)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许多习惯与观念,曾被视为“沉默的多数”的大众,尤其是低龄大众,正在网络上发出声音、掀起波澜,影响着舆论与社情民意的表达。
(2)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杜、曹雪芹等的智慧奇葩与天才成果,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经典与骄傲。
(3)传说、谚语、评书等艺术形式散播于村坊市井、街头巷尾,也出现在庭院房中,流传在欣赏者自己的口里、手上。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B.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②③不相符
C.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D.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相符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判断考察定义
题目考察“顺应”,所以仅需在题干中阅读“顺应”
第二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只是王某调整了行为;B项根本没有调整行为的事;C项只有上级工商部门调整;均不符合关键词,D项两公司都作出了调整,符合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 生理性动机定义的关键信息是“生理需要”“先天性”,社会性动机定义的关键信息是“社会性需要”“后天习得”。A选项,希望归属于某一团体,属于后天的社会性需要,是社会性动机;B选项,全力以赴获取成功,属于后天的社会性需要,是社会性动机;C选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尽善尽美,属于后天的社会性需要,是社会性动机;D选项,饿了需要食物,渴了需要饮水,是先天性的生理需要,属于生理性动机。因此,本题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判断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流转课税:课税对象为“流转额”;
所得课税:课税对象为“所得额”;
财产课税:课税对象为“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的和归其支配的财产”。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
例证(1):王女士支付的物业管理费不属于流转额、所得额或个人财产,不符合任一定义;
例证(2):刘先生抽中的汽车属于自然人拥有的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他缴纳的2.5万元税费与财产课税的定义对应;
例证(3):服务行业销售货物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与流转课税的定义对应。
综上所述,有2个典型例证预定义存在对应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 根据定义,借对的关键信息有:(1)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甲义,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2)字词之间有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A选项,“寻常”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为“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前者是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数量词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符合定义。C选项,借“沧”为“苍”,与“蓝”相对,符合定义。D选项,借“无情”为“无晴”,与“日出”相对;借“情”为“晴”,与“雨”相对,符合定义。只有B选义或借音,因此,本题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①定义中强调“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②定义中强调“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③定义中强调“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
(1)中的“大众,尤其是低龄大众”符合定义②中的关键词,因此符合定义②;(2)中的“智慧奇葩与天才成果”体现①定义中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因此符合定义①;(3)中的“散播于村坊市井、街头巷尾”符合定义③中的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