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根据此定义,下列不能作为商标的是( )。
A.文字
B.图形
C.三维标志
D.声音
2.
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明朝的朝审制度被清朝继承后,又有了发展变化。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但这两种审判方式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审判的对象有区别。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而朝审则是复审刑部在押的死刑犯。审判官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中央各部院的长官。秋审首先要求各省的督抚将自己省内所有被判处斩和斩监候(相当于现代的死缓)案件和布政使、按察史会通复审,分别提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种处理意见,然后再将有关案件的情况汇总报送刑部,而囚犯则集中到省城关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适用于“秋审”的是( )。
A.关押在某州县监狱里准备判处死刑的犯人
B.上二年已经被秋审被判留养承祀的死刑犯
C.已查明案情属实押解进京的灭门惨案的犯人
D.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孕妇犯人
3.
T型管理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自由地分享知识(T的水平部分),同时注重单个业务单元业绩(T的垂直部分)的提升。T型管理通过跨业务单元学习,共享资源,沟通思想,来创造横向价值(T的水平部分),同时通过各业务单元的密切合作,使单个业务单元的业绩(T的垂直部分)得到良好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T型管理方法或运用错误的是( )。
A.某电视机生产企业经常将企业管理者派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直接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B.张某是某大型连锁超市的分店经理,他虚心向其他分店学习进货和存货布置等方面的经验,使得他所管理的分店存货减少20%,销量增加了10%。
C.王某新任某粮食生产企业部门主管时,由于他对粮食保管方面的业务所知甚少,所以他特意从其他部门借调来几名同事帮助他制定出完善的粮食保管方面的规章制度。
D.某企业经常召集销售人员开经验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纷纷介绍自己成功的销售经验和方法。每次交流会后,所有人的销售业绩都会得到提升。
4.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货币幻觉的是( )。
A.通货膨胀时,即使工资涨了,应聘的人也不见多
B.人民币贬值时,更多的人愿意出国留学
C.很多人抱怨,这两年菜价越来越贵
D.小张、小李在不同的公司做同样的工作,工资却不一样
5.事实行为: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据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下列不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A.撰写作品
B.发明创造
C.遗嘱
D.拾得遗失物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中声音不能作为商标,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解析: 由题干定义可知,B项,上一年秋审已经审定了案情事实,并已经做出审判的,不再参加“秋审”。比较容易混淆的是D项,即使怀有身孕,仍然会参加“秋审”,如果案情属实,会有“缓决”,即判决会选择延后执行,但是,这里也只是“缓决”,秋审也还是会参加,不过是待其产后再执行判决。故本题选B。
3.答案:
解析:
T型管理的定义要件:1、创造横向价值;2、跨业务单元学习,共享资源,沟通思想;3、各业务单元的密切合作;4、单个业务单元业绩的提升。A项企业管理者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不只本身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直接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符合定义;B项张某通过向其他分店学习,本身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得他所管理的分店销量增加,符合定义;C项王某从其他部门借调同事来帮忙,虽然能够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王某自身的业务水平未见提高,不符合定义,因此选C项;D项销售人员通过共享资源,所有人的销售业绩都会得到提升,符合定义。
4.答案:
解析:
由题干定义可知,“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C项,是只看到“菜价”的涨幅,并未考虑封其实际价值。A项,通货膨胀时,工资涨了,应聘的人并不为高工资而盲目,是因为看到了工资的实际价值。B项,人民币贬值,如果只看货币价值,美元相对人民币而言,应该是“贵”了,出国的人会减少,而出国的人不见减少,可见与货币价值无关;D项,并未有对不同工资的不同反应。故本题选C。
5.答案:
解析: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的意图而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行为。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事实行为的。此题选择C遗嘱,具有设立、变更等意图,是当事人和继承人之间协商的结果是不属于事实行为。而撰写作品、发明创造、拾得遗失物是行为人不根据自己的意图,而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