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常识累积:海绵城市

2022-04-08 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 更多行测技巧与方法扫码获取

 行测资料

\ 行测常识知识考点累积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辽宁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是中国的推广速度并不慢。这个被称为能够逐步消除“城市病”的水生态管理新框架不仅是在给城市增添绿化,还为城市收集雨水,以自然的方式保护自然水系。

  “海绵”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构建海绵城市即是建立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这也是最为高效和集约的途径。故此,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工程技术措施的“六字箴言”,各有各的门道。渗,减少硬质铺装、充分利用自然下垫面渗透作用,减少径流,涵养生态与环境,积存水资源。滞,通过雨水滞留,以空间换时间,提高雨水滞渗的作用,同时减缓雨水汇集速度、延迟峰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和灾害风险。蓄,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净,减少面源污染,降解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改善城市水环境。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和再生水,提高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排,构建灰绿结合的蓄排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将至少75%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区有望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有效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彻底解决易涝路段积水问题,科学恢复重建水生态系统。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
\ 刷题巩固,趁热打铁

  例题: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关于海绵城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B. 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利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C.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

  D. 我国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正确答案是 A

  A项错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故A项净化径流雨水说法错误。

  B项正确,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它的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效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C项正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统筹解决内涝、城市面源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D项正确,2015年4月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第一批试点的16个海绵城市中有10个发生内涝;第二批试点的14个海绵城市中有9个发生内涝。总体计算,目前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常识储备不够?扫码回复“咨询老师”
 
\
\
 
\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待你发现 
 

分享到

切换频道